(因 COVID-19疫情影響,透過整理幾年前的法國自助旅行紀錄,再度神遊法國!)
法國自助旅行Day4、Day5
旅行日期:2018/05/05~05/06
旅行地點:巴黎---吉維尼---盧昂---勒阿弗爾---巴黎
出國前一個月才決定這段輕旅行,於是趕緊上網訂火車票,因為票價與當日購買差很多。
這段諾曼第旅行主要是走印象派畫家的足跡,尤其是以莫內為主要的行程,莫內晚年居住地吉維尼、莫內在盧昂大教堂前作畫、莫內早年在諾曼第海港受到尤金布丹的啟發,這些都是吸引著我前往朝聖的地方,凡走過必會在心裡留下深刻的記憶,親自體驗這些景點對於他們的作品會有更深的感動。
這段諾曼第旅行很順利地走完,當然有些景點想去或沒時間逛而留下遺憾,有些不完美。
巴黎聖拉札車站 Gare de Paris-Sanit-Lazare
車站位於巴黎西北部的第八區,是巴黎第二繁忙的鐵路車站(僅次於北站)。建於1837年路易‧菲利浦一世,隨著法國第一條鐵路--聖日耳曼線通車而啟用。
莫內於1877年在此創作一件作品,同年的第三次印象派畫展中,莫內展示了7幅描繪聖拉札火車站及其周邊場景的畫作。
原訂巴黎到費南(Vernon)的班次是08:07,結果到了車站發現因罷工被取消了,詢問月台上的服務人員,她說我們的車票可以搭其他時間的班次,幸好每隔30分鐘就有一班車。
拿出在台灣就已印好的車票刷條碼進了月台,順利地坐上車。(法國火車票的使用方法是,預先列印出車票或手機的QR碼,進站刷條碼、無座位自由入座,出站時也無須驗票,但列車長會隨時來查票,沒票上車會被重罰!)
〔如何前往吉維尼小鎮〕
吉維尼位於巴黎和盧昂之間,沒有直達火車,最近的火車站是費南(Vernon)。
先從巴黎聖拉札車站(Gare St-Lazare)坐火車到費南(Vernon),再從那裡坐觀光車去吉維尼(Giverny)。
吉維尼(Giverny)觀光車
觀光車(來回€8)短短20分鐘路程,車上撥放著英語及法語的導覽,似懂非懂地聽著導覽再看看手上的觀光導覽圖,其實也是一種旅行的經驗。
前往吉維尼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應該就是坐觀光車,當然如果時間較充裕也可以租腳踏車前往,只是到處都是鄉間小路而且也還有坡度的,還是坐車較舒服囉!
造型可愛的火車頭觀光車
觀光車司機兼招攬賣票,自由上車入座,遊客不多,所以通常一組人可單獨坐一車廂
觀光車先駛過費南小鎮後再往吉維尼方向,車上播放著聽不懂的法語導覽。
Giverny吉維尼小鎮
吉維尼小鎮面積真的不大,下了觀光車通過地下道即是吉維尼的主要街道Rue Claude Monet,主要的景點都在這條街上。短短的幾百公尺,沿途的每棟建築、窗台的裝飾、花草的點綴,都像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照片,還沒走到莫內花園我就已經拍了不少照片了。
【莫內藝術巡禮I】吉維尼-莫內故居-莫內花園
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Oscar-Claude Monet 1840-1926)莫內記錄法國鄉村的野心使他採取了多次繪製同一場景的方法,以捕捉光線的變化和季節的流逝。從1883年起,莫內居住在吉維尼,在那裡他購買了房屋和地產,並開始了一個大型的美化項目,其中包括了之後成為他的作品的主題的蓮花池。 他從1899年開始畫睡蓮,首先是以日本橋為中心的垂直視圖,後來又用20年的時間創作了一系列大型畫作。
入園票價為:成人9.5歐元;孩童或學生5.5歐元;小於7歲的孩童免費。
拿到兩張不同的門票
◎莫內故居(La Maison)
莫內在1883-1926年晚年居住處,故居底層為起居室、廚房、餐廳及小書房。一樓則是莫內和妻子愛麗絲各自的房間,起居室裡牆上掛滿不少莫內在吉維尼監所畫的畫作以及他的朋友雷諾瓦、塞尚等所送的作品。此外,還有莫內從1871年開始收集的日本版畫。
莫內蓮花池旁的日本橋上開滿了紫藤花。倒映在湖面上的倒影,成為莫內晚期創作的靈感。
在紀念品區販售著以莫內作品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喜愛莫內的我當然也要買一些犒賞自己。
吉維尼印象派美術館(Musée des Impressionismes Giverny)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印象派逐漸在畫壇上嶄露頭角,當時有許多美國印象派畫家慕名前來法國,跟隨印象派導師的行列來到吉維尼作畫。由泰拉(Daniel J.Terra 1911-1996)一手促成,並於1992年落成的『美國美術館』收藏了百幅約40名美國印象派畫家的畫作,由此可見證吉維尼在印象派浪潮的地位。2009年正式改名為『印象派美術館』並定期舉辦印象派相關畫展。
走出莫內花園後加緊腳步前往『吉維尼印象派美術館( Musée des Impressionismes Giverny)』,只是遍尋不著美術館的入口,原來隱身在門前這片開放的庭園,經過時還以為是間餐廳呢!進到美術館已剩下不到1小時可參觀,因為要趕坐觀光車回費南車站,幸好參觀人潮並不多,可以快速瀏覽作品。主要收藏都聚焦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知名印象派畫家,所以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很輕易地分辨出畫家的畫作,但最令我印象深刻又深深受到感動的是庫爾貝的兩件花草畫,只是館內禁止拍照,所以到了紀念品區不買莫內的作品而是兩張庫爾貝的花草明信片。
這次美術館的特展主題是與日本版畫浮世繪有關,1860年代中期,第一批西方藝術家如竇加、惠斯勒、梵谷、莫內等人發現了這種不同於西方藝術的審美觀,所以在展覽中敘述了日本版畫浮世繪與漫畫如何影響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畫家。
Vernon費南車站
讓站務員改了車票後,多出來的兩個小時只好在費南這個小鎮閒晃,原本想吃點東西的,但附近可以吃的東西又好少,只好學起法國人坐在街旁的咖啡廳點飲料喝,吃手邊帶來的零食。坐了一會,才發現為何法國人喜歡坐在有太陽的地方,因為雖然現在是溫暖的五月,但沒有陽光的地方還是會覺得有點涼意。
Vernon費南車站內掛滿印象派畫作的廣告,尤其是庫爾貝的那兩件小花小草畫,以及大門的玻璃門有著莫內的肖像畫,讓這個小小的車站充滿藝術的氛圍。
Rouen盧昂-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
盧昂是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在歷史上是中世紀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自高盧-羅馬時期起便已成為塞納河下游的中心城市,英法百年戰爭時期法蘭西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於1431年5月30日在盧昂廣場在此就義,在歷史上具有特別的意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部分被損毀,後在戰後重建中基本保持原樣。當地代表性的建築包括盧昂聖母大教堂、聖馬可魯教堂、聖旺教堂、大時鐘、盧昂主宮醫院(又譯「盧昂神學院」)等。
【莫內藝術巡禮∥】盧昂聖母大教堂 Rouen Cathedrale Notre Dame
盧昂聖母大教堂 Rouen Cathedrale Notre Dame也稱為盧昂主教堂,為天主教盧昂總教區主教座堂。1063年,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統治時期開始興建。1200年一場大火付之一炬。現在看到的外貌是從1202到1880年曆經好幾百年不斷整修與擴建的跨世紀建築。
為法蘭西哥德式教堂的經典代表建築,教堂正面左側的聖羅曼塔(Tour St-Romain)建於12世紀,屬於創新的羅馬式風格;右側的奶油塔(Tour de Beurre)建於15世紀,使用大量鵝黃色石塊,塔頂擁有56個大鐘,並以八角形黃冠圖形作為裝飾;鐘樓尖塔高達151公尺,在1876到1880年間為世界最高。它現在仍然是法國最高的教堂尖塔。
****************************************************************************************************************
第一眼看到這個教堂,被它那石造結構下的的雄偉給震撼到;被它那高聳天際的尖塔給震服,在盧昂大教堂底下的我是如此的渺小。對於從吉維尼來到盧昂作畫的莫內在創作當下有何感受?同一主題的描繪、同一角度的構圖,在不同時間的光線下,為何如此吸引他反覆畫了近30幅作品?
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之一肋狀拱頂結構,使教堂空間更為高聳無限向上延伸,更顯得人類的渺小。
大鐘樓 融合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的雙面拱門,高掛在上的大鐘樓從1527年開始就肩負起報時之責,是歐洲最古老的機械鐘之一。
匆忙離開盧昂大教堂前往車站時,時間只能讓我抬頭隨手一拍這個大鐘樓,而無法悠閒地欣賞或逛街。
回車站的途中,看見的另一哥德式教堂,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尖型拱門、飛扶壁,在這裡看得更清楚,只是趕路中的我們無法停下腳步走進教堂裡。
前往La Havre勒阿弗爾
一出車站便發現這是一個很安靜、很乾淨的城市,但車站前並沒有想要吃的食物,約莫走了10分鐘,在街道轉角看到一間燈火通明, 而且裡面也有用餐客人,La Hacienda是一間美式漢堡披薩店,那就決定在這裡解決晚餐。菜單上有法文及英文,再看看鄰座的客人用餐情形,所以點了一個香菇起士披薩及牛肉漢堡餐,餐點都是現點現做的,尤其座位後方就是烤披薩區,可以看到廚師製作披薩的情形,店內氣氛不錯,很舒服,沒有吵雜聲。可能肚子餓了,餐點都特別好吃,披薩皮Q餡多,上面有三種以上的起士乳酪,每種口味都不一樣,其中有一種應該是酸乳酪,口味滿特別的,另外還附上一瓶油醋醬可以沾披薩;而牛肉漢堡的分量很大很滿足,不過旁邊的薯條就不怎麼樣了。2人因不想浪費而吃得好撐好撐,雖然消費比台灣貴上許多,但現在回想起來,這算是平價的價位了。
吃飽喝足後再往下榻處前進,順便當作飯後運動,因為規劃2天1夜的行程,所以輕裝出門,帶著簡單的背包走在這個被列入世界遺產重新打造的新城市。
La Havre勒阿弗爾-2005年登錄世界遺產《-重新打造的勒阿弗爾市》
勒阿弗爾(Le Havre)為弗朗索瓦一世於1517年設立的商港,用以取代Harfleur翁弗勒港。17世紀樞機主教Richricheu和路易十四時期進行了擴建和設防,在18世紀後期適應路易十六時期的大型船隻成為東印度貿易國際港,在19世紀中葉的拿破崙三世時期進行了進一步改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四分之三的建築被摧毀。1945~1964年間由建築師奧古斯都‧佩雷(Auguete Perret)重新規劃進行建設。2005年登錄世界遺產《重新打造的勒阿弗爾市》
步行前往"聖約瑟夫教堂"(St.Joseph Chuurch)勒阿弗爾市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城市中最醒目的建築,早上9點其實教堂裡還沒有出現信徒或遊客,不過因為是周日下午就出現不少信徒上教堂做禮拜。
之後隨意地拍照走走後再步行到港口邊,看到一艘艘的帆船停在岸邊,印象派先驅尤金.布丹(Eugene Boudin 1824-1898)的海景畫作突然浮現在腦海,晴空萬里的天空、安安靜靜的城市,步道上有人跑步、有人騎腳踏車,只有我們2人向觀光客一樣邊走邊拍照,走進遊客中心拿旅遊資訊DM、買了張明信片、詢問前往車站的方式,才知道可以坐電車前往。
勒阿弗爾市的電車是市區主要的交通工具,雖然城市並不大,但有些景點還是坐電車比較方便、省時。
由於我們預計可能只坐1~2趟電車,所以在候車站的售票機選擇買單次券 €1.7
電車形式就像在台灣的輕軌,只有四節車廂,可能是周日而且大部分是當地人,所以乘客很少。
坐上電車(單次券€1.7)回勒阿弗爾車站,原計畫是要坐巴士前往翁弗勒Harfleur城市看最古老最大的木造教堂"聖卡瑟琳教堂"以及造訪"布丹美術館"。結果發現一天僅2班巴士,而且要等到下午2點才有車,我們又捨不得花錢坐計程車,只好改遊勒阿弗爾,於是再坐電車回港口再步行前往"馬爾羅現代美術館"(Musée d’art moderne André Malraux Le Havre MuMa)觀畫。
聖約瑟夫教堂(St.Joseph Chuurch)
勒阿弗爾(Le Havre)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完全被摧毀,聖約瑟夫教堂(St.Joseph Chuurch)作為5000名平民因戰爭而喪生的紀念物,始建於1951年,1957年完工,是戰後城市重建的重要精神建築物。被稱為「鋼筋混擬土之父」的建築師奧古斯都‧佩雷(Auguete Perret)所設計建造。用5萬噸的混擬土完成之作,高達107公尺的八角型燈籠塔成為最著名的標誌之一;6500塊彩色玻璃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照亮了教堂的內部。
作為復興城市的象徵,這座教堂成為二十世紀建築的傑作,歐洲重建的標誌。除了重要活動慶典之外,教堂每天10點至下午6點開放供遊客參觀。
這個戰後的教堂有別於一般傳統歐洲教堂,奇特造型的外觀、利用鋼筋混擬土建造、彩色鑲嵌玻璃不見聖圖像。尤其門口上方的十字架更令我印象深刻,遠看像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樣子,但近看才發現是利用槍管的鋼鐵材質所組合成,我想一方面也是作為戰爭的紀念吧。
教堂內部以鋼筋混擬土為主要結構基礎,中間色調的牆面、幾何圖形的彩色玻璃窗,使得教堂像是日式禪風的沉靜氛圍。
外觀有著高聳的尖塔,內部卻是佈滿幾何圖形的彩色玻璃窗,不見傳統的聖經圖像或花紋圖案。
安德烈‧馬爾羅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 André Malraux
位於勒阿弗爾的現代美術館,由作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於1961年創立,有別於傳統的封閉式博物館,目的是開發與海洋環境和諧的靈活空間。由玻璃和鋼製成的光滑透明的組件,放在混凝土墊板上。鋁百葉窗葉片安裝在屋頂上方,由工程師讓·普羅維(JeanProuvé)設計,可控制建築物的自然光。 Le Signal 是亨利·喬治·亞當斯(Henri Georges Adam)的混凝土雕塑,構築了景觀的一部分,並強烈強調了港口入口處建築物的情況。
該博物館收藏了過去五個世紀的藝術品,印象派繪畫收藏是法國第二大藝術品,僅次於巴黎的奧賽博物館。有莫內(Claude Monet)和其他在諾曼底生活和工作過的藝術家的畫作。有柯洛(Camille Corot),尤金布丹(EugèneBoudin)(世界上收藏最多的作品),德拉克洛瓦(EugèneDelacroix),庫爾貝(Gustave Courbet),竇加(Edgar Degas),馬奈(ÉdouardMa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高更(Paul Gauguin),西斯利(Alfred Sisley),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塞魯西耶(Paul Sérusier)和Édouard Vuillard。 Henri Matisse,Albert Marquet,Raoul Dufy,Kees van Dongen,FernandLéger,Alexej von Jawlensky和Nicolas deStaël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很好地代表了現代藝術。
原本計畫是要前往翁弗勒的布丹美術館,因交通因素取消行程而來到這個美術館。今天正逢周日,所以是免費參觀,也很幸運地來到收藏布丹作品最多的美術館,果然沒有令我失望,2樓展廳有一大片牆都是布丹的作品,除了大部分是海景外,還有一些動物、靜物畫等。雖然作品的尺寸不大,但每件作品都可以看出是在戶外寫生速寫而成的,難怪他會被視為印象派的先驅。當然印象派的大師作品在這裡也能看的到。而一樓的作品主題似乎都與大海有關,建築物面對著諾曼第大海,大片的玻璃窗讓整個空間明亮起來。
如果,當時莫內與布丹並沒有相遇,那不知道後來會不會有印象派的誕生?
一樓展廳展示著有關海洋主題的作品,面對明亮的自然光線,很舒服地慢慢欣賞。
二樓有一大片牆都是尤金.布丹的油畫作品,彌補了沒去成翁弗勒的布丹美術館的遺憾。
美術館旁的人行道上,開滿了白色的小雛菊,不禁令我想到在吉維尼印象派美術館看到的庫爾貝作品。
港口邊一件高大色彩鮮艷的公共藝術品吸引目光,走進一瞧,竟是一個個貨櫃堆疊成。
下午經過一間烘培屋,買了一條法棍解決午餐,可能真的很餓覺得很好吃,於是再折返買了兩條帶回巴黎。
坐電車再度回到車站等16:59的火車,拿出原本印好的車票到服務窗口確認我們的車次沒問題(怕罷工影響),站務員很好心的幫我門重新列印出電子車票,終於有張正式的車票收藏了。
回到巴黎已是晚上19點,天色還很亮,但一心想回趕快回宿舍的我們,就提早結束這天的行程。
(未設定內容)
留言列表